注射用丙戊酸钠(汉非)

注射用丙戊酸钠(汉非)

品名:注射用丙戊酸钠(汉非)

通用名:注射用丙戊酸钠

商品名:汉非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癫痫,在成人和儿童中,当暂时不能服用口服剂型时,用于替代口服剂型。

用法与用量:

[u]用于临时替代时[/u](例如等待手术时):   本品静脉注射剂溶于0.9%生理盐水,按照之前接受的治疗剂量(通常平均剂量20-30mg/kg/日),末次口服给药4至6小时后静脉给药。   ·或持续静脉滴注24小时。   ·或每日分四次静脉滴注,每次时间需约一小时。   [u]需要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给持时:[/u]   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持续至少5分钟;然后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使血浆丙戊酸浓度达到75mg/l,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静滴速度。   一旦停止静滴,需要立刻口服给药,以补充有效成分。口服剂量可能用以前的剂量或调整后的剂量。   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先天性与家族性/遗传性异常。(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详见【注意事项】)   多见血小板减少。   罕见(≥0.01%且<0.1%):全血细胞减少、贫血、自细胞减少。   骨髓衰竭,包括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粒细胞缺乏症   已有报告单纯的纤维蛋白原减低和出血时间延长,通常不伴有临床体征,且多发生干大剂量时(丙戊酸钠对血小板聚集第二个阶段有抑制作用)。   (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神经系统异常   少见(≥0.1%且<1%):共济失调   极罕见(<0.01%):可逆性痴呆伴可逆性脑萎缩;   意识模糊: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木僵或昏睡,有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可单独出现或与惊厥同时出现,终止治疗或降低剂量后会减轻。这些病例报道多见于联合治疗(特别是与苯巴比妥或托吡酯联用)或突然增加丙戊酸剂量之后。   单纯可逆的帕金森综合症   一过性和/或剂量相关短暂细微的姿势性震颤和嗜睡。   常常出现孤立的中度高氨血症而不伴有肝功能柱测结果变化,但不需要终止治疗。亦有报道高氨血症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病例应考虑虐进一步检查。(见【注意事项】)   耳和迷路异常   罕见(≥0.01%且<0.1%):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耳聋。   胃肠系统异常   恶心*、上腹痛、腹泻,多出现在治疗开始阶段,但是不需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可在数天内消失。   *:静脉给药后几分钟内也有发生,几分钟内自行消失。   极罕见(<0.01%):胰腺炎,有时导致死亡。(见【注意事项】)   肾脏和泌尿系统异常   极罕见(<0.01%):遗尿。   有单独报道出现可逆性Fanconi氏综合征,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极罕见(<0.01%):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红斑,皮疹。   常有一过性和(或)剂量相关的脱发报道。   代谢和营养异常:   极罕见(<0.01%);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血管异常:   脉管炎   全身异常和给药部位情况:   极罕见(<0.01%):非严重性水周水肿。   体重增长。体重增长地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应予以监测(见【注意事项】)。静脉内给予德巴金,注射几分钟后可能会出现晕眩,此反应风分钟后会自然消失。   免疫系统异常:   血管性水肿、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DRESS)、过敏反应   肝胆异常   罕见(≥0.01%且<0.1%):肝功能不全(见【注意事项】)   生殖系统和哺乳异常   闭经及痛经   精神障碍:   迷惑

注意事项: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经过仔细的评估所有相关因素后,患者和她的治疗医师做出了知情选择,那么本品是育龄妇女的合适选择(见【注意事项】和【孕妇及哺乳妇女用药】)。   特殊警告   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时,除了一些特定癫痫类型会出现自发变化外,极少数病例还会出现癫痫发作增加或新的癫痫发作类型。这主要包括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及药代动力学的相互影响(详见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反应(肝病或脑病,详见警告和不良反应),或药物过量。   由于本品转化为丙戊酸,因此,不得和其他具有相同转化产物的药物合用以防止丙戊酸过量(如丙戊酸盐、丙戊酰胺等)   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   应严格用静脉给药途径,不可肌肉注射。   警告   严重肝损害   [u]发生条件:[/u]   有非常严重肝损害造成死亡的病例报告。经验指出,风险最大的患者是婴儿,特别是在接受多种抗惊厥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小于3岁并有严重癫痫发作的婴幼儿,属于高危人群,尤其是那些同时伴有脑损害、智力缺陷和/或先天代谢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患者。   3岁以后以上情况发生明显减少,并随年龄逐渐降低。   大多数病例中,这种肝脏损伤发生在治疗的前6个月。   先兆症状:   临床症状对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黄疸出现之前,出现下列情况应该考虑有肝功能损害的可能,尤其上述有风险的患者,   ·非特异性症状:通常突然发作,例如无力、厌食、虚弱感和嗜睡,有时伴有反复发作的呕吐和腹痛。   ·癫痫患者症状复发。   应告知患者(或患儿的家属),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应马上进行检查,包括临床体检和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u]检验:[/u]   应在治疗前测定肝脏功能,并在开始治疗的前6个月内定期监测。   在常规检查中,反映蛋白合成、特别是凝血酶原比率的检测最为重要。   如果确定存在异常低的凝血酶原比率、特别是合并有其它生物学异常(纤维蛋折原和凝血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胆红素浓度增加及转氨酶升高)时,需要停止本品治疗。   作业预防,如果合并使用水杨酸,由于本品与后者具有相同的代谢途径,也应停止本品治疗。   胰腺炎   有严重胰腺炎、甚至致命的极罕见报道。这种致命的危险在儿童中最高,但危险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严重的癫痫发作,神经系统的损害或者抗癫痫治疗可能是危险因素。肝功能衰竭并发胰腺炎时,病死率升高。   对急性腹痛的患者应给予快速的医疗检查。若胰腺炎诊断成立,丙戊酸应立即停用。   自杀意图及行为   曾有患者按照治疗适应症接受抗癫痫治疗后现现自杀意图及行为的报道。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抗癫痫药物试验的荟萃分析也显示现自杀意图及行为风险有轻度增加。这一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应该监测患者的自杀意图及行为的征兆,并考虑进行适当的治疗。如果发现自杀意图及行为征象,应该建议患者(患者看护人)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注意事项   - 应在治疗前测定肝脏功能(见禁忌),并在开始治疗的前6个月内定期监测,尤其对于危险患者。(见【注意事项】中的特殊警告)。   就如大多数抗癫痫药物,应注意肝脏酶水平的轻微升高,尤其在治疗开始阶段,但通常是一过性和独立性的,无临床征兆。   推荐在这些患者中进行更深入的生物学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比率);并考虑适时调整剂量,必要时复查。   - 在治疗前、手术前或者发生自发性淤伤或出血时,应做血常规检查(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及凝集试验)。(见【不良反应】)   - 尽管在用药过程中极少观察到免疫学异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应权衡可能的益处和风险。   - 因为丙戊酸有致高氨血症的危险,当怀疑患者有尿素循环缺陷时,在治疗前应作代谢方面的测查。   - 应警告患者在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开始时可能出现体便增加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它的发生。(见【不良反应】)。   - [u]儿童:[/u]3岁以下的儿童推荐使用本品单药治疗,但在这种患者开始治疗前应权衡潜在的益处与发生肝脏损害或胰腺炎的风险。   由于存在肝毒性风险,3岁以下儿童应避免合用水杨酸类药物。   - [u]肾功能不全的患者:[/u]可能需要减少剂量。由于血浆浓度监测可能会导致误导,应根据临床监测调整剂量。   对驾驶及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应警告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的风险,尤其在抗癫痫药联合治疗或合用苯二氮卓时(见【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

- 急性肝炎   - 慢性肝炎   - 有严重肝炎的病史或家族史,特别是与用药相关的。   - 对丙戊酸钠、双丙戊酸钠、丙戊酰胺过敏者。   - 肝卟啉   - 合用甲氟喹,贯叶连翘提取物(St John′s wort)。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对其它药物的作用:   - 神经阻滞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抑郁药及苯二氮卓类药   本品可以增强其它精神药物的药效,如神经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抑郁药及苯二氮卓类药;因而建议作临床监控并适当调整剂量。   - 苯巴比妥   本品可提高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抑制肝脏降解代谢所致),并且会现现镇静作用,特别是儿童。因而建议在联合用药的最初15天内进行临床监控,一旦出现了镇静现象,   就应立即降低苯巴比妥剂量,并适时监测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   - 扑米酮   本品会提高扑米酮的血药浓度,同时也加重它的不良反应(如镇静);长期服用此种现象会消失。因而建议进行临床监控,适时调整剂量,特别是在联合治疗的初期。   - 苯妥因   本品会降低苯妥固的总血浆浓度。另外丙戊酸可提高游离形态的苯妥因的血浆浓度,并可能出现药物过量的症状(丙戊酸从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上把苯妥因置换下来并降低   它的肝脏代谢过程)。因而建议进行临床监控;测定苯妥因的血浆浓度时,游离形态的苯妥因应得到检测。   - 卡马西平   已有丙戊酸与卡马西平联用时出现中毒的报道,因为丙戊酸可能引起卡马西平的毒性反应。因而在联合治疗开始时应进行临床监测,并按需要适时调整剂量   - 拉莫三嗓   丙戊酸加用拉莫奠三嗪时,可能增加发生皮疹的危险。丙戊酸可以减少拉莫三嗪的代谢并增加其半衰期,应按需要适时调整剂量(减少拉莫三嗪的剂量)   - 齐多夫定   丙戊酸可提高齐多夫定的血浆浓度,加强齐多夫定的毒性作用。   其他药物对丙戊酸的作用   有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会降低丙戊酸的血浆浓度。联合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反应和血药浓度来调整药物剂量。   另一方面,非尔氨酯与丙戊酸盐联用可以提高丙戊酸盐的血浆浓度。丙戊酸盐的剂量应进行监控。   甲氟喹会增加丙戊酸代谢,并有引发惊厥的作用:因此联合治疗时可出现癫痫发作。   丙戊酸与血浆蛋白结合力高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合用时,游离形态的丙戊酸的血浆浓度会上升。   与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药合用时,要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比率。   与西米替丁或红霉素合用时,丙戊酸的血浆浓度会上升(抑制肝脏代谢的结果)。   碳青霉烯类(帕尼培南、美诺培南、亚胺墙南……);可观察到丙戊酸血浆浓度降低,后者有时与惊厥有关。若要使用这些抗生素,建议密切观察丙戊酸的血液中浓度。   利福平可能降低丙戊酸盐的血液浓度,导致疗效降低。因此,当与利福平联合使用时,有必要调整丙戊酸盐的给药剂量。   其它形式的相互作用   同时服用丙戊酸盐和托吡酯与脑病和或高氨血症有关。应该严密监测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患者的高血氨性脑病的体征和症状。   丙戊酸钠通常没有肝药酶诱导作用;固此,在接受激素避孕的妇女中,本品不会降低激素类避孕药的疗效。

贮藏:室温下储藏(25℃以下)

有效期:60个月

生产企业: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